二次电缆、接线施工工艺

   2019-11-25 12

  二次电缆、接线施工工艺_电力/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。二次电缆、接线施工工艺 一、适用范围 变电工程的各种盘、柜、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。 二、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图见图 1-1。 施工准备 电缆就位 电缆头制作 电缆牌标识及固定 芯线整理、布置

  二次电缆、接线施工工艺 一、适用范围 变电工程的各种盘、柜、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。 二、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图见图 1-1。 施工准备 电缆就位 电缆头制作 电缆牌标识及固定 芯线整理、布置 芯线标识、接线 屏蔽、备用芯处理 质量验评 图 1-1 施工流程图 三、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3.1 施工准备 (1)技术准备:熟悉二次接线图、原理图,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;熟悉二 次接线有关规范;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、电缆沟、电缆层的电缆整 理工作结束;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,根据电缆的根数、电缆型号、设 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)材料准备:相色带、屏蔽线、扎带、线帽管、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 耗性材料的准备。 (3)人员组织:技术人员,安全、质量负责人,二次接线)机具准备:打号机、电缆牌打印机、计算机及二次接线)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、逐根穿入二次设备。 (2)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、位置的时候,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(层架) 的引入部位、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,同时应避免电 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(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) 。 (3)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。 (4)为了便于二次接线,保护柜、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 组装过程中,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。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 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。 (5)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,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。在引入二 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,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 行绑扎,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。 (6)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,绑扎的高度一致、方向一致。 3.3 电缆头制作 (1)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。 (2)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;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 一致,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,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。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 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、制作样式统一。 (3)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,缠绕密实、牢固;热 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,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 的热缩范围之内;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;电缆头制作结 束后要求顶部平整、密实。 (4)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(包括目前的反措,户 外短电缆端子箱侧 4mm2 一端接地、其余电缆 2.5mm2 两端接地) ,在剥除电缆外层 护套时,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(或屏蔽线) ,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; 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,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。 ( 5 )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 缆,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,接 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 铜排上(图 3-1) 。 ( 6 )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 (汇控柜)后进行剥除并接地。钢带 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 端子箱专用接地铜排 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,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。 (7)在钢带接地处,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(2~5cm) ,将屏蔽接 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,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,确保连 接可靠。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。 (8)电缆头屏蔽线、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。 3.4 电缆牌标识及固定 (1)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, 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,然后挂设电缆牌。 (2)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,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,标识齐全、 打印清晰。 (3)电缆牌的型号、打印的样式、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 求进行。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,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 设,但要求当排高低一致、间距一致,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,牢固。 (4)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、尼龙线、细 PV 铜芯线 芯线)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,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)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,将每根芯线)网格式接线方式(适用于全 部单股硬线)从电缆头上部开始,按照一定 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 一束。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 束中将芯线°弯、分 出线 )电 缆芯线的扎带绑 扎间距 一 致,且间距要求适中(15~20cm)。 3) 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) 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 扎,便于查找。电缆的芯线 电缆芯线 网格式接线局部 保持上下垂直进行固定;也可以某根电缆为基准,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 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,以节省接线)整体绑扎接线方式(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,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, (参见图 3-3) : 1)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,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 绑扎成一圆把(主线)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,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(分线 束),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)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(50~100cm),但要求间距统一。在分线束 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。 4) 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 到横平竖直。走向合理,整齐美 观。 (5)槽板接线方式(适用于以 多股软线)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 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,宽度不宜超过线 电缆芯线)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,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)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)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,通过 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)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。 图 3-5 电缆芯线)盘、柜内的电缆芯线,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配置、不得任意的歪 斜交叉连接。 (3)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,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 的对应位置时,将芯线°,以保证芯线)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,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“ S” 弯,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、接入端子;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, 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 端子,不需折成“S”弯,在线槽和端子的间距较大、不在同一平面时宜折成“S” 弯; “S”弯要求弧度自然、大小一致。 (5)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,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,不宜 过长,剥线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,不得损伤芯线)对于螺栓式端子,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,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, 弯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,不宜过大,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 线) 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, 并紧固螺栓。 (8)对于多股芯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,采用的线鼻 子应和芯线的规格、端子的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。不得剪除芯线的 铜丝、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。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,其长度要和线鼻子 相符,不宜将芯线)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根 接线, 不同截面芯线不容许接在同一个 接线 ) 弯 圈 或 接 入 端 子 前 需 套 上 对 图 3-6 电缆备用芯 应的线帽管,线帽管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一致。线帽管长度要一致、字 体大小一致,线帽的内容包括回路编号和端子号中间利用符号区分,易于辨认。 3.7 备用芯、屏蔽处理 (1)电缆的备用芯应留有适当的余量,可以剪成统一长度,每根电缆单独 垂直布置, 也可以将备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时弯圈布置, 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。 (参 见图 3-6) 2)电缆的屏蔽线宜在电缆背面成束引出,编织在一起引至接地排,单束的电缆 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,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。 3)屏蔽线接至接地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多根压接的方式,但多根压接时根 数不宜过多,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,以确保工艺。 (参见图 3-7 和图 3-8) (4)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,弧度一致。 图 4-8 屏蔽接地之一 图 4-9 屏蔽接地之二 3.8 质量验评 (1)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和设备接线)接线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,接线符合规范要求,螺栓紧固,电缆 头、屏蔽线制作符合规范及反措要求,芯线固定牢固、垂直、平直;备用芯预 留符合规范要求、工艺美观;线帽标识清晰整齐;电缆牌标识清楚、 ;扎带整齐、 间距一致;整体接线 端子箱接线 端子箱接线 端子箱接线—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、柜及二次回路接线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

  正泰配电箱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举报 收藏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
浙ICP备2021030705号-2